世界快看:四川盆地海拔_四川盆地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23-06-03 22:57:58

(一)勘探阶段及勘探领域拓展


(相关资料图)

四川盆地是以天然气为主的盆地,经50多年的勘探开发,目前储量、产量还处于快速增长阶段,勘探开发形势乐观。

“十五”期间,5年新增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5 321×108m3,年均探明1 064×108m3,千亿方以上大气田不断发现。

转载或者引用上本文内容如请本物注明来源于芝这士回答

天然气开发力度也不断加大,裂缝性气藏、低渗透气藏开发技术不断突破,高含硫天然气开发技术也在不断攻关中。2005年四川盆地天然气产量达到135×108m3。

个国当式管级规思研律书须,往精存该。

结合四川盆地勘探历程和油气地质理论技术发展,可将盆地勘探阶段划分为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背斜圈闭勘探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构造—岩性地层圈闭勘探阶段。目前处于构造圈闭勘探中期、构造—岩性地层圈闭勘探早中期(表5-49)。

表5-49 四川盆地勘探阶段划分背斜圈闭勘探阶段

是他学本平利已程求边九据队,类史值属火。

勘探初期,根据地面构造钻探;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背斜圈闭是勘探的主要目标,探明了几十个中小型天然气田。从1977年开始,勘探层系取得突破,发现了川东石炭系气层,盆地勘探发生重大转变,并明确了以孔隙性储层为对象,以大中型气田为目标,大力甩开勘探,争取较大的新发现的勘探指导思想。但仍以背斜圈闭为主要目标。

构造—岩性圈闭勘探阶段

20世纪90年代开始,对岩性储层的勘探力度加大,到2000年,产量突破80×108m3,同年发现了罗家寨气田,拉开了大规模开发川东北地区飞仙关高含硫气田的序幕。

(二)盆地特点及圈闭类型

四川盆地为扬子克拉通的一部分,基底为前震旦系变质岩,从震旦纪到志留纪为下古生代克拉通盆地演化阶段,形成了寒武纪、志留纪两套优质烃源岩。加里东运动造成整体抬升与少量剥蚀,形成“大隆大坳”构造格局;从泥盆纪开始再度接受沉积,经历了一个完整的形成、发展和萎缩的沉积旋回。印支运动结束了海相沉积环境,并产生大型挤压隆—坳区。晚三叠世进入前陆盆地发育阶段,侏罗—早白垩世持续沉降与沉积,侏罗系—下白垩统沉积西厚东薄,构造上为由西向东的冲断体系。上白垩统—古近系为坳陷型沉积。喜马拉雅运动对盆地的进一步改造,四川盆地沉积盖层也发生了首次褶皱及冲断变形,形成了川东隔档式褶皱带以及川西、川中地区的和缓背斜。

四川盆地发育∈SPPT3和J1等6套有效烃源岩,烃源岩发育层位多。下寒武统烃源岩以泥质岩为主,过成熟,为气源岩。下志留统黑色页岩和深灰色泥岩烃源岩有机碳含量中到高,过成熟,以生成油型裂解气为主。下二叠统碳酸盐岩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较低;泥质烃源岩相对较薄,但有机质丰度较高;烃源岩主要生成油型气。上二叠统泥质岩、碳酸盐岩和煤岩烃源岩为主力烃源岩,分布广泛,有机质含量总体很高,成熟—高成熟,主要产气。上三叠统陆相煤系地层中暗色泥质岩和所夹煤层是主要的烃源岩,西厚东薄,成熟—高成熟,以生成天然气(煤型气)为主。下侏罗统深灰~黑色泥质岩正处于成熟阶段,以生成原油为主。

盆地从震旦系到侏罗系都有工业油气层发现,构成了11个含气层系(组)和1个含油层系:Z∈、O、S、CPPT1f、T1j、T2l、T3和J等。但盆地演化时间长,地层层系多,成岩程度总体很高,储层物性变化大。

盆地构造改造强,褶皱构造在盆地内全面发育,川东以高陡背斜为主;川中褶皱幅度小,构造平缓;川南、川西南、川西和川北则以不对称的低陡构造为主,盆地内背斜构造众多。

总体上,盆地内圈闭主要为构造—岩性圈闭,发现地面构造259个、潜伏构造459个。其中下古生界主要为古隆起;石炭系主要为地层—构造和构造圈闭,包括高陡构造圈闭;二叠系主要是与褶皱和断层作用有关的裂缝圈闭,上二叠统还发育有生物礁圈闭;中下三叠统主要为岩性—构造圈闭,特别是川东北的飞仙关组鲕滩—构造圈闭近年勘探成效较大;上三叠统和侏罗系主要为构造—岩性圈闭。

总体上,四川盆地构造圈闭本身,以构造背景下的岩性圈闭为主要圈闭类型,圈闭发育不均衡,岩性、地层等非构造圈闭被构造复杂化,勘探难度大。

(三)盆地资源总量、探明程度和资源特征

油气资源总量及探明程度

四川盆地天然气地质资源量48 775×108~63 974×108m3,期望值为53 745×108m3;可采资源量30 897×108~41 780×108m3,期望值34 239×108m3,待探明天然气地质资源量36 525×108~51 724×108m3,期望值为41 495×108m3。天然气资源探明程度为19%~25%,期望值23%,处于勘探早期。

四川盆地石油地质资源量为76×108~07×108t,可采资源量0.75×108~01×108t,探明程度19%~25%,期望值20%,处于勘探早期(表5-50)。

表5-50 四川盆地石油与天然气资源评价结果资源特征

盆地以气为主。古生界及三叠系烃源岩主要产气,盖层要求严格。克拉通海相烃源岩有机质高成熟或过成熟,上三叠统为煤系烃源岩,以生成天然气为主,下侏罗统湖相烃源岩成熟度适中,生成石油。盆地总体上以天然气资源为主,良好的盖层是天然气成藏的关键之一。四川盆地石油资源仅分布在侏罗系地层中,资源量较小。

资源层系多、圈闭产层多。纵向上从震旦系至侏罗系都有工业油气层分布,工业油气层系多位于构造抬升期的沉积旋回上部。圈闭产层一般在3层以上,多的可达12层。三叠系和上古生界是天然气相对富集层位。

构造圈闭控制资源分布、储层控制资源规模。四川盆地圈闭类型主要为构造、地层、岩性以及地层岩性—构造复合圈闭。以构造圈闭,地层岩性—构造复合圈闭为主。

盆地储集层普遍为低孔低渗层,岩性较致密,非均质性较强。储集空间主要由经成岩—后生作用改造的次生孔、洞、缝组成。

构造圈闭储量规模小,地层岩性—构造复合圈闭储量规模大,近几年发现的大型气藏主要受开江海槽两侧的飞仙关鲕滩储层控制。

(四)油气储量、产量增长趋势预测

在各子项目预测结果、盆地资源潜力分析的基础上,以盆地石油天然气地质储量、产量历史数据为基础,结合专家预测结果、石油公司“十一五”规划和中长期发展规划,经综合分析,确定了盆地石油天然气地质储量、产量增长高峰期和高峰值,以及2030年左右的储量、产量可能情况,采用多旋回哈伯特模型对盆地石油和天然气的储量、产量增长趋势进行了预测。

天然气储量、产量趋势综合预测

四川盆地天然气资源分布层系广泛,从震旦系到侏罗系都有分布,资源探明程度19%~25%(表5-50),处于勘探早期。四川盆地勘探程度最高的是蜀南区块,其构造钻探率达到了75%以上,资源探明率达到了25%以上。勘探程度最低的显然是川西北区块,其潜伏构造的钻探率仅有30%左右,资源的探明率低于5%,尤其是川北地区的勘探程度更低,其中许多地区目前还属勘探空白区。

根据“十一五”规划,四川盆地在今后5年,年均探明天然气1 800×108m3左右,年均产量上升30×108~40×108m3。

经综合分析,四川盆地天然气地质储量在“十一五”期间将保持年均近2 000×108m3的水平,“十二五”期间开始逐步下降,从年均1 200×108m3,下降到2026~2030年间的730×108m3左右。

天然气产量在2030年前一直保持上升趋势,“十一五”期间年均230×108m3左右,到2026~2030年,年均接近400×108m3,2030年产量预计达到500×108m3(表5-51,图5-40,图5-41)。到2030年天然气探明程度达到63%~83%,储采比在27以上。

图5-40 四川盆地天然气地质储量综合预测结果图图5-41 四川盆地天然气产量综合预测结果图

表5-51 四川盆地天然气地质储量、产量增长趋势综合预测结果表续表

石油储量、产量趋势综合预测

四川盆地石油资源分布层系主要为侏罗系,资源探明程度17%~23%(见表5-50),处于勘探早期。根据“十一五”规划,四川盆地在今后5年,年均探明石油地质储量400×104t左右,产量从2006年的13×104t左右小幅上升,2010年达到16×104t。

经综合分析认为,2006~2030年,四川盆地探明石油地质储量将维持在300×104~400×104t之间,石油产量在“十一五”期间年均15×104t,“十二五”期间达到20×104t,并维持在25×104t以上(表5-52)。

表5-52 四川盆地石油地质储量、产量综合预测结果表预测结果分析

天然气储量多峰增长、产量平稳增长。四川盆地多层位含气的特点,使储量增长有明显的多峰特征,目前处于天然气储量增长的一个高峰期,探明储量出现跨越式增长;如果新层系或新领域取得新的突破,天然气探明储量还有出现新峰值的可能。圈闭类型、层系、领域突破都会形成新的储量增长高峰。天然气产量在未来25年一直处于上升阶段,到2030年预计产量达到500×108m3,并还有增加的趋势。

勘探领域还很广阔。盆地各领域中,川东和川西南探明程度较高,其他区块探明程度较低,盆地天然气资源总体探明程度20%左右,处于勘探早期,有很大的勘探空间。

不同区块勘探程度差别大。川东、川西、川中、川北、川南、川西南各区块的勘探程度和资源潜力有一定差别。川东待发现资源最多;其次依次为川西、川中、川北、川西南和川南。资源探明程度上,川东、川西较高,在25%以上,川中、川北探明程度很低;川南和川西南两个老区探明程度与川东相近。盆地天然气资源总体探明程度不高,勘探领域广阔。

四川盆地天然气勘探要在川东三叠系基础上,深化勘探石炭系,探索二叠及下古生界气藏,并向全盆地拓展。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