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现在就拥有苹果Vision Pro,我要花45万 环球播报
来源:腾讯网    时间:2023-06-13 11:16:31

为了现在就拥有苹果Vision Pro,我要花45万

智东西(公众号:zhidxcom)

作者 | 云鹏


(相关资料图)

编辑 | 心缘

苹果Vision Pro的发布,直接把在冰天雪地里打滚的消费电子行业一下拽到了6月的艳阳天里。

虽然还没开卖,虽然真机还没几个人见到,虽然还无法对销售起到什么拉动作用,但行业激烈讨论的热度却直接拉满。

今天,彭博社记者马克·古尔曼再次发文称,苹果可能会对Vision Pro的屏幕、芯片以及功能“动刀”,做出一个“低配版”、更便宜的头显产品。

没错,在一系列讨论中,热度最高的话题之一,就是苹果Vision Pro的价格。

有意思的是,现在出现了两种声音:

体验过的人:真香。

没体验过的人:真贵。

评论区不少人都用将近2.5万元人民币的售价将苹果Vision Pro“一票否决”。

甚至一些媒体在报道中直接将苹果Vision Pro定义为一款“To B”的产品。但显然,苹果Vision Pro就是一个实打实的面向消费者的产品。

发布会视频中有个细节,苹果在介绍Vision Pro的环节,总共搭建了六个“小房间”,每个房间对应一个使用场景,而这六个房间中,仅有一个为办公室场景,剩下所有房间均为“家庭”场景。

▲苹果WWDC23发布会上介绍Vision Pro环节的开场

观影、游戏、视频、拍照、办公,显然,苹果Vision Pro与iPhone、iPad、MacBook一样,目标用户就是我们每一个消费者。

所以一个消费级产品卖25000元,到底贵不贵?当我们从“苹果Vision Pro的硬件规格及成本”、“可以实现其体验的平替产品有多贵?”两个角度深入分析就会发现,苹果Vision Pro这25000元的售价背后,藏着太多容易被忽视的关键细节。

一、成本超过10000元,屏幕比一部iPhone 14 Pro Max还贵

就在苹果Vision Pro发布当天,市研机构Wellsenn XR发布了一份关于苹果MR拆解成本的报告,虽然这份清单不能代表苹果真实的采购价格,但还是能够让我们大概了解一下苹果Vision Pro一些核心零部件的用料成本。

▲苹果MR拆解和BOM清单,来源:Wellsenn XR

根据市研机构Wellsenn XR报告,苹果Vision Pro的整机成本为1509美元,折合人民币约为10740元。

什么概念?根据市研机构Counterpoint报告,苹果最新的iPhone 14 Pro Max,其128GB版本的成本约为464美元,不到苹果Vision Pro的三分之一。三星最顶级的旗舰智能手机Galaxy S23 Ultra的成本约为469美元,同样不到苹果头显的三分之一。根据外媒iFixit拆解报告,新款iPad Pro的成本约为510美元。

Tech Insights曾对M1版本的16英寸MacBook Pro进行拆解分析,发现其核心零部件成本约为1053美元,约合人民币7472元,其最终国行发布售价为20499元。

也就是说,苹果Vision Pro的成本约等于一部旗舰iPhone加上一台旗舰MacBook Pro,后两者相加的实际售价超过了30000元。

如果从成本在售价中的占比来看,iPhone 14 Pro Max成本占比约为42%,MacBook Pro成本占比约为34%,三星Galaxy S23 Ultra的成本占比则为39%。相比之下,苹果Vision Pro的成本占比为42.8%。

如果以苹果的标准来衡量,从成本角度考量,苹果Vision Pro可能确实没卖“贵”。

从成本绝对值来看,苹果Vision Pro也可能是苹果已发布的移动硬件设备中成本最高的一个。

所以问题来了,这10000元的成本到底都花在哪了?

1、头发丝宽度中塞入16颗像素是什么概念?连屏幕驱动芯片都是自研的

其实在发布会上,苹果对于Vision Pro的核心技术讲解的非常详细,我们也能比较清楚地看到苹果Vision Pro硬件用料的情况。

首先,在成本清单中,异常“抢眼”的肯定是这一对索尼独家定制的micro-OLED屏幕,两块屏幕的总成本达到了700美元,这一对屏幕的成本已经超过了一部iPhone 14 Pro Max。

苹果在发布会上也重点介绍了这两块屏幕,有一个细节令人“细思极恐”,苹果在描述这块micro-OLED屏幕的像素密度时,用iPhone的像素做了对比,一颗iPhone像素的空间中可以容纳64颗micro-OLED屏幕像素,而一颗micro-OLED像素的宽度仅有7.5微米。

什么概念?人类头发丝的直径一般最宽为120微米。也就是说,苹果要在头发丝直径的宽度中放入16颗像素。目前我们常见的27英寸4K显示器,其一颗像素的尺寸约为160微米。

▲苹果WWDC23发布会上关于苹果Vision Pro的micro-OLED屏幕像素排列的演示视频截图

这块屏幕对于生产工艺的精度要求之高,可见一斑。而在如此高的工艺难度之下,“良率”必然会成为生产这块屏幕的核心门槛之一。

此外,根据目前体验者的反馈来看,苹果Vision Pro的屏幕大概率为120Hz高刷屏,如此高的像素密度、分辨率再加上高刷新率,都极大提升了生产这块屏幕的技术难度。

目前Meta和PICO最顶级的VR头显均采用的是LCD屏幕,Meta这边采用了稍高级一些的Mini-LED屏幕,只有索尼最新的PlayStation VR 2采用了OLED屏幕,而苹果这两块micro-OLED屏幕正是找索尼独家定制的。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主流VR头显最高也只能实现“双眼4K+”的分辨率,而苹果的单眼像素数已经达到了标准4K的1.4倍(约1150万),但是距离“双眼8K”还有一定的距离。但总体来说相较Meta的旗舰头显已经有了翻倍式的提升。

▲部分主流消费级头显屏幕参数,来源:公开信息

目前VR行业常用PPD(Pixels Per Degree,每度像素数)来形容头显的清晰度,Meta和PICO的旗舰头显大约可以实现20左右的PPD,而苹果Vision Pro的这一数字已经超过了40。

除了这块屏幕本身,还有一个发布会上苹果透露的细节被许多人忽略了,苹果在介绍这块屏幕时,提到了“Apple Silicon backplane”,简单理解就是,这块屏幕是由苹果自研芯片驱动的。

苹果自研屏幕驱动芯片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但其自研屏幕驱动芯片已经可以用在Vision Pro中,去驱动一块技术极为复杂、对画面显示要求极高的屏幕了。从中体现出的苹果技术实力,着实不容小觑。

而苹果对于核心技术的掌控力,也恰恰体现于此,即使索尼将类似的屏幕卖给了Meta,Meta也不一定能够做出媲美苹果Vision Pro这块屏幕的显示效果。

2、一体式3D玻璃良率堪忧,摄像头传感器成本堪比M2芯片

当然,除了这两块“豪华”的屏幕,苹果Vision Pro的其他硬件配置也值得细品。

比如苹果Vision Pro正面这一整块3D玻璃,不仅进行了光学抛光,还是一块一体成型的层压玻璃。

根据智东西现场观察,这块玻璃的边缘弯折弧度已经超过了90度,并且与铝合金中框的衔接过渡是非常自然的。这种衔接类似新款Apple Watch表盘和中框的过渡,但是玻璃边缘弧度要远超Apple Watch。

有国内熟悉手机屏幕玻璃盖板行业人士提到,这种具有极高弯折角度,并且还需要具备良好抗冲击能力以及透光性的高质量屏幕保护玻璃,其生产良率应该是极低的。

此外,苹果Vision Pro上还有一个用料极为豪华的部分,就是各类摄像头和传感器,虽然苹果在发布会上提到的数量是12颗摄像头+5颗传感器,但实际上苹果Vision Pro搭载的摄像头和传感器数量要更多。

比如头显正面上方有两颗明显的器件,但苹果并未提到其为摄像头还是传感器,此外为了在眼球上投射非可见光阵列,实现更精准更高效的视线追踪,苹果在头显内测排布了众多LED投射器件。

▲苹果Vision Pro正面靠上部位搭载的两颗摄像头/传感器

仅从摄像头和传感器的数量上来看,Meta的Quest Pro为外部5颗+内部5颗的配置,而PICO 4 Pro的摄像头和传感器总数量约为8个。

根据Wellsenn XR报告,苹果这些摄像头和传感器的总成本约为120美元,已经相当于Vision Pro中这颗M2芯片的成本了。这些摄像头和传感器的供应商主要是大力光、玉精光、索尼、高伟、富士康、LG这些光学镜头、图像传感器芯片以及镜头模组领域的行业龙头。

总体来看,不论是屏幕、芯片、摄像头、传感器还是保护玻璃,苹果Vision Pro的用料都相当“豪华”,从规格、数量上来看,与Meta这样的行业龙头的旗舰产品相比,均有比较明显的优势。同时从成本占比来看,这也是苹果产品中成本占比较高的一款产品,利润空间基本符合“苹果传统”。

二、真要实现Vision Pro“相同体验”,花个几十万元也不是没有可能

看完了成本以及硬件配置,我们不妨再从软件体验的角度来看下苹果Vision Pro到底“贵不贵”。要实现苹果Vision Pro的所有主要功能,实现基本相同的用户体验,我们究竟要花多少钱?

其实在发布会上,有一个数据被很多人“看错了”,那就是苹果Vision Pro可以实现的虚拟观影巨幕的尺寸,苹果在发布会上用到的单位是“英尺”,由于是“屏幕”相关,很多人习惯性地将单位看成了“英寸”。而英尺和英寸之间,相差了12倍。

苹果Vision Pro可以实现100英尺的沉浸式巨幕观影体验,什么概念?100英尺约等于30米,如果按照电影常见的21:9的比例来计算,这块虚拟巨幕的高大约是12.8米,相当于4层楼高。

目前三星面向消费级市场尺寸最大的110英寸Micro-LED电视,相比这个虚拟巨幕的尺寸,也相差近10倍。

我们在电影院中常见的标准IMAX银幕,一般长为22米,高为16米,更接近4:3的比例,根据公开数据,这样一块IMX银幕的成本在40万元左右,当然,这类产品也并非是针对消费级市场的。

目前Meta、PICO等厂商的VR头显,以及Nreal等厂商的AR眼镜,一般主打的虚拟观影屏幕尺寸都是在“百寸”左右,尚未看到用“英尺”来衡量的。

这样看来,苹果Vision Pro能够实现的100英尺虚拟巨幕观影体验,暂时很难找到同类替代品。比较好实现的,就是走进电影院观影,但这就不是居家场景了。

除了超大屏幕观影,拍摄3D照片和视频也是苹果Vision Pro这次最为核心的功能之一。

其实目前消费级市场中存在着不少3D相机产品,英特尔等老牌厂商在面向工业和民用等领域均有3D深度相机产品布局,以目前国内主流电商平台的一款3D立体相机QooCam EGO为例,其售价约在1800元左右。

▲QooCam EGO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目前这种面向消费级市场的3D相机,普遍只能在相机中查看照片或视频,很难将视频或照片内容分享到其他平台或设备上。而苹果Vision Pro的3D照片或视频显然可以在苹果生态设备内实现共享。

3D视频之外,3D空间音频也是苹果Vision Pro的一项功能,而实现这项功能,我们至少需要花费1899元购买一副AirPods Pro耳机。

另外,苹果Vision Pro的核心特点之一就是能够兼顾VR和AR体验,约等于你同时拥有了一台VR头显以及一副AR眼镜,因此我们分别选择Meta和Nreal的主流旗舰产品作为这两类产品的代表,这两家也分别是VR头显和AR眼镜市场市占率最高的厂商。

Meta的Quest Pro的价格在7000元左右,而Nreal的XREAL air的价格约为2299元。

在软件应用层面,苹果在发布会上明确提到,iPhone和iPad上的上千万款app都可以直接运行在苹果Vision Pro上,虽然目前这一目标还没实现,但是从苹果发布会上释放的信息来看,开发者们仍然只需要使用原有iOS、iPadOS应用的相关开发工具就可以完成app的适配,门槛和成本都比较低。

目前如果我们想同时使用iPhone和iPad上的应用,需要拥有一部iPhone和一部iPad,苹果官网在售的iPhone SE起售价为3499元,而一部iPad mini的起售价则为3999元,两者合计在7500元左右。

苹果在发布会上说,苹果Vision Pro相当于众多产品的集合,包括包一个高性能计算机、一部高端相机、一套高级音响等等,如果我们选择搭载同款M2芯片的Mac mini作为“高性能计算机”的替代品,那么其成本约为4499元。

最后,还有一个最为核心的部分,那就是前文重点提到的屏幕显示,这里我们简单地将索尼最新的4K 120Hz OLED电视作为替代产品,其售价约为13000元,两台就是26000元。

诚然,上述这一系列替代产品都并非严谨的“替代”,只是在现有的消费级产品中,尝试寻找一些能够实现相近体验的产品,并大致计算其成本。

如果不算IMAX银幕,那么其余产品的合计售价大约为51000元,如果你要强行购置一块IMAX银幕,那么总成本至少会增加至45万元。

▲苹果Vision Pro替代品成本统计,来源:公开信息

总体来看,想要实现苹果Vision Pro的所有主要功能,实现基本相同的用户体验,以现有的消费级产品为基础,的确要花费远超苹果Vision Pro这“25000元”的成本。

结语:不管贵不贵,苹果这班驶向未来的车,已然是开起来了

通过分析苹果Vision Pro的成本构成、硬件配置以及体验的稀缺性、难以替代性,我们不难发现,苹果Vision Pro的价格虽然高,但它的确可以提供现阶段花费同样成本难以实现的体验,同时其成本占比与苹果产品平均水平相当,位于合理范围之内。

可以预见,即使以3499美元的售价开售,以产业链预测的仅16万台的初期备货量来看,“一机难求”也会成为必然,想要第一时间买到,大概率会面临大幅加价的情况。犹记得当年华为2万元的折叠屏手机开售当天就一度炒上了8万元一部,原因就是货少,其芯片还是当时传言即将“绝版”的麒麟9000。

当然,讨论“贵不贵”并非是我们的重点,实际上,聚焦苹果在软硬件技术以及应用生态层面的技术创新,寻找它真正可以给行业带来的变量才是讨论的根本目的。

苹果并非是第一个提出空间计算概念的公司,但苹果Vision Pro无疑成为当下这个节点让我们能够对空间计算概念有最真实感受的产品。它让我们看到了技术创新可能会给整个科技产业、给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带来怎样的不同。

诚然,苹果Vision Pro后续必然面临更多的挑战,明年其能否顺利量产开售,这半年多的时间里会有哪些“杀手级”应用登场,都存在不确定性。

但对于这样一款产品,纠结于它是否值二万五,或许有些舍本逐末了。

关键词: